<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特別報道 > 江蘇四千余化工企業搬遷污染場地修復提上日程

            江蘇四千余化工企業搬遷污染場地修復提上日程

            來源: 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2-04-28 訪問: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許多原來位于市區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被關停或者搬遷出去,留下的場地只有在進行修復后才能進行開發。圖為我國中部地區一座城市中正進行修復的企業地塊。CFP供圖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許多原來位于市區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被關?;蛘甙徇w出去,留下的場地只有在進行修復后才能進行開發。圖為我國中部地區一座城市中正進行修復的企業地塊。CFP供圖
             

              江蘇省3年來關停搬遷了4000多家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污染場地修復也提上了日程。如何才能避免"病急亂求醫"以及二次污染,亟待重視

              本報記者 閆艷 高杰 見習記者 李莉

              一塊位于城市邊緣的土地每平方米拍出近萬元的高價,而位于城市中心數十公頃的土地卻無人敢要。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事件就發生在寸土寸金的江蘇省蘇州市。而事件背后的根源就是這塊土地上面曾經有過一家生產了幾十年的農藥企業,被污染的土壤沒有得到修復。

              作為化工產業大省,江蘇省連續3年開展了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活動,并相繼關閉、搬遷了4000多家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隨著污染企業搬遷整治,污染場地修復也被提上了日程。

              蘇州化工廠原址占地600余畝;南京化工廠原址占地700畝;南通姚港化工區原址占地600畝;常州化工廠原址占地1500畝……從蘇南到蘇中,一個個土壤修復大項目紛紛啟動,加上已完成的近10項土壤修復工程,一股污染土壤修復的熱潮在江蘇省掀起。

              4月中旬,江蘇圣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日本EBH株式會社成立環境修復公司;4月下旬,由江蘇省環保產業協會主辦的土壤修復技術推介會在南京開幕,重點推廣美國地下水藥劑開發公司帶來的另外一種新的土壤修復技術。外國公司在江蘇省紛紛“登臺亮相”,標志著江蘇省開展土壤修復已進入實質階段。

              污染場地最終修復效果如何?如何避免修復過程中帶來的二次污染?在污染土壤“求醫問藥”的道路上,江蘇省在前行。

              重污染企業搬遷

              場地土壤“很受傷”

              近幾年來,江蘇省一批上世紀建設的重污染企業陸續停產或搬遷。這些企業停產搬遷后的場地土壤真的“很受傷”。

              鏡頭一:2009年11月,在蘇州市區4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開拍賣會上,位于平江區城北的“蘇地2009-B-33地塊”拍出9300萬元,每平方米價格近1萬元。而位于蘇州古城區邊緣一片600余畝的土地卻撂荒近兩年。

              在寸土寸金的蘇州市,數十公頃的土地無人敢要,即便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就是原蘇州化工廠地塊。這家創建于1956年的老國企主要生產農藥,2003年開始整體搬遷到張家港市,但原廠址的土地已被嚴重污染,而在被修復前不可能被開發。由于污染成分復雜,蘇州市有關部門一直在尋找修復之法。

              鏡頭二:因產業機構調整需要,位于無錫市胡埭鎮內的胡埭電鍍廠于2009年初停產關閉。由于建廠初期電鍍廢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企業場地土壤遭受了30年電鍍廢水污染。在進行修復工程的前期檢測中發現,場地土壤污染較為嚴重,污染物為鉻、銅、鎳、鉛、鋅等重金屬。

              檢測還顯示,部分區域鉻檢測數據嚴重超過國家地表水標準。污染土方量約為4000立方米。在修復現場的實驗室里,未修復的土壤樣品浸水后,水呈現黃綠色。

              鏡頭三:位于溧陽市經濟開發區的溧陽市光華化工有限公司緊鄰溧城鎮牛車垛村生活區,其主要產品為硫丹、氯丹和滅蟻靈。硫丹生產線建于1992年,氯丹和滅蟻靈生產線建于1997年,兩條生產線分別于2004年初和2005年7月停產。停產后,檢測人員對廠區土壤進行了檢測,發現土壤中氯丹和滅蟻靈含量都嚴重超標。

              化工企業關停后,只有對土壤進行修復后才能用于其他功能的開發。而在江蘇省,類似的例子卻不僅僅止于這幾塊土地。

              污染土壤“去毒療傷”

              不是一件容易事

              2010年,為了能使4000立方米“毒土”重生,徹底消除環境風險,保障開發地塊土壤安全,圍繞無錫市胡埭電鍍廠的土壤修復正式開始了。

              這項修復工程由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無錫市環保局以及企業所在地濱湖區政府共同投資實施修復,項目總投資890萬元,獲得2010年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80萬元,其余的由市、區地方政府共同承擔。

              這一項目不僅是江蘇省唯一的重金屬污染防治修復示范工程,也被列入國家級重金屬污染修復示范工程。

              2010年5月,無錫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國內土壤修復的權威部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環科所)共同對這家企業場地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并編制了《無錫市胡埭電鍍廠場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根據土壤污染狀況,南京環科所組織編寫了污染土壤清理與修復方案。2010年12月中旬,專家對方案進行了論證,通過了方案中提出的“原位+異位處理處置”的修復模式。修復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啟動,并于8月修復完工。

              2011年8月底,無錫市濱湖區環境監測站對這一項目進行驗收監測,共計取固化后土壤樣品36個,淋洗后土壤樣品6個,地下水樣品1個。監測數據顯示,固化后土壤全部達到驗收標準,合格率100%。地下水水質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

              統計顯示,這次修復共處置重度污染土壤約900立方米,中度和輕度污染土壤約3100立方米。經過修復并驗收達標的土壤在做防滲處理后進行了安全填埋,修復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渣作為危險廢物均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今年1月,無錫市胡埭電鍍廠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工程正式通過驗收。

              在對溧陽市光華化工有限公司進行場地修復時,作為土壤修復項目的具體施工單位,南京瑞敏泰清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在進行了實地調查和風險評估結論后,綜合考慮到這一場地的修復費用、修復周期、風險控制目標等因素,將修復過程中分為4個部分,包括污染場地車間及生產設備拆除、污染土壤修復、危險廢棄物處理和污水、污泥處理等。

              目前,完成土壤修復的溧陽光華化工有限公司的原址已成為一個廢舊汽車停車場。

              而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浦津化工公司原址圍墻內,江蘇省環科院工程師胡嵐有些感慨——他與十幾名技術人員花了一年半時間,才把這30畝污地變回凈土。

              2003年,運營10多年的津浦化工搬走,廠區由浦口區收回,次年邀請省環科院進場調查。

              而為了讓這片土壤變回凈土,胡嵐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們把1.1萬平方米的生產區分成3塊,打了20多個直徑1米的孔,每隔半米就取一個樣。污染到達地下5米,最深處超過8米。”胡嵐說,“單在實驗室里對上百份樣土做測試,技術人員就花去了兩個月時間。”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省已經啟動的土壤修復項目達20多個,要讓每一塊土地進行“去毒療傷”,實現“重生”,其背后付出的代價和艱難可想而知。

              “毒土”修復難度大

              切勿“病急亂投醫”

              污染的土壤需要修復,但土壤修復比水、氣、固廢的治理更為困難。治病的大忌是“病急亂投醫”,土壤污染修復也是這樣。

              “土壤‘病’了,如何治療?不能耽誤也不能誤診,關鍵是要對癥下藥,還不能產生副作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土壤污染防治學科首席專家林玉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比如農藥廠土壤污染,我們積累了三四十年專業經驗,熟悉生產工藝,診斷才有些把握。病急不能亂投醫,拉長土壤修復周期,效果可能更好。”林玉鎖說,因為急,高技術含量的土壤修復幾成“土方工程”,將土一換了之,而治本的生物修復技術很少被采用?,F在土壤修復技術多從國外引進,正在適應本土污染環境,目前尚未成熟。

              記者了解到,在溧陽鑫?;S的土壤修復過程中,南京環科所用了近兩年時間對項目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值將污染區域劃分為重度、中度和低度污染區。

              在處理過程中,位于中心位置最嚴重的污染部分進入水泥窯焚燒,1000℃的高溫可將污染物完全分解;中度污染土壤通過添加氧化劑進行氧化;最外圍的低污染土壤在添加穩定試劑固定后,進行安全填埋。

              找準了病灶,還得有治病的“武器”。林玉鎖介紹說,目前我國的土壤修復技術大多還處于研究階段,與工程應用還是兩個概念。

              2006年開始的全國土壤污染情況調查中也包括一個污染土壤修復試點的專題,目的就是了解我國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并進行修復模式探索。這一專題從2007年開始,選擇了8個試點項目,涉及農田、工業搬遷場地等多種類型,南京環科所也承擔了其中一個試點項目的修復。

              林玉鎖說,試點選取的是一個被有毒有害有機物污染的場地,原有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此進行化工原料桶的清洗回收工作,大量帶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隨意排放,給當地造成了嚴重污染。根據調查評估,這片土地的復合毒性很大,不僅氣味刺鼻,而且寸草不生。

              “我們對污染土壤進行清理分類,采用了一系列工程辦法使污染物慢慢降解,逐步恢復了土壤功能。經過近4年努力,這里已經面貌一新,草木開始生長,魚兒也能夠生存了,景觀植被得到恢復。”林玉鎖說。

              面對江蘇省巨大的污染土壤修復市場,一些外國企業也開始走進了江蘇。

              今年4月,江蘇圣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EBH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其控股子公司ISS公司的土壤修復技術,其突出優勢在于“原位置修復”,這是一種在污染場地原址上進行污染修復、根據污染特點將不同凈化藥劑和施工工藝進行組合的技術。

              而美國地下水藥劑開發有限公司的土壤修復技術——Geo-Seal 阻隔系統,被廣泛應用于棕地或者其他任何類型的環境受損場地,諸如石油、化工、農藥、鋼鐵等廢棄工廠遺址或垃圾填埋場等。

              對于這些外來技術能否適應中國的“水土”仍需觀察。林玉鎖說,南京環科所建立了一個化工類污染場地修復實驗平臺,土壤修復技術好不好用,可以先拿到這個平臺上來進行試驗。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
            分享到:

            上一篇:創新中國的能源戰略與能源消費
            上一篇:未依法申報強堿廢液臺灣一能源公司挨罰371萬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