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主體育館"倫敦碗"設計圖(資料圖)
【導讀】"綠色"不只是建造倫敦奧運公園的核心理念,更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英國的救命稻草之一。從奧運主體育館"倫敦碗"的建造,到奧運期間減少碳排放50%的豪言壯語,倫敦是否真的能夠實現打造一屆"最環保"奧運會的夢想?
中廣網北京7月3日消息(記者楊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05年7月6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宣布倫敦獲得奧運會主辦權,遠在一萬多公里外,倫敦特拉法加廣場上的民眾歡呼雀躍。倫敦曾在1908年和1948年舉辦過奧運會,舉辦2012年奧運會意味著倫敦成為世界上舉辦奧運會次數最多的城市。這一次倫敦勝出的原因是,它承諾舉辦一屆最環保的奧運。倫敦東區的奧林匹克公園已經全面的封閉,靜待7月27日,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大名鼎鼎的"倫敦碗"下窄上寬,遠遠看過去就像一只大碗。不過這座建筑出名還不僅是因為它的外形,更是因為它奇特而創新的環保理念。
施亞德:設計的重點就是可以在奧運期間容納8萬名觀眾,奧運結束后縮小為兩萬五千人的看臺。除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外,能夠吸引好幾萬名觀眾的超大型活動屈指可數,所以奧運會主場館今后的再利用問題,始終是困擾各個主辦國的難題。
"倫敦碗"特殊的可拆卸式結構就像一個可以組裝的模型玩具,未來依照需求變化多種用途。除了"倫敦碗"之外,其他的倫敦奧運場館也都采取類似的"可拆卸"及"再利用"理念,例如造型好像一大片海浪的游泳館,在奧運期間可以容納1.7萬名觀眾,但在后奧運時期,3個大型游泳池將被分成5個規模較小的游池,向公眾開放。體育用途不變,但場館會改變。我們要利用這一次來探索更多臨時建筑的可能性。
這一次倫敦奧運會一共使用34個體育場館,14個為新建場館,這其中8個為臨時建筑。"臨時建筑"在普通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是跟工棚、簡易房聯系在一起。這樣的場館可能不夠華麗精美,但卻最經濟環保。也許將臨建概念引入奧運會,將會成為本屆倫敦奧運的最大貢獻。奧運場館環保負責人查理德說:在場館籌建過程中,環保是他們最為關注的環節。
理查德:我們所有的場館用的都是百分之百環保的梁柱,在建筑垃圾的處理方面,我們獲得有很高比例的再生和多次使用。我們還引進了多樣化的動植物的棲息地來完善我們的環境。
奧林匹克公園所在地以前是一個工業區,17世紀,該地區主要發展紡織印刷,18世紀建造汽油工廠,近兩個世紀則被廢料、化學品、膠水工廠、垃圾填放以及汽車廠等工業污染。為了達到環保要求,英國人用了最笨卻也最徹底的方法,他們把250萬噸受污染的土壤重新過濾,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屬用巨大的磁鐵吸出來,然后送去實驗室化驗,確定沒有污染再回填奧運公園。
據說,花在倫敦奧運會的錢,有超過一半不是用來建造華麗的奧運場館,而是用來改造奧林匹克公園所在的東倫敦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的做法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支持。
市民:我們都看到這個地區現在在發生一些改變,這兒以前是很窮很破舊的地區,現在投入了很多錢,房價也漲了,這是很好的事情。
本屆奧運會在籌備中為了實現低碳環保的綠色標準,也可以說是用心良苦。綠色奧運的倡議除了主辦方的硬件建設,每一位參與奧運會的觀眾們,也要從我做起,把綠色奧運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