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特別報道 > 大學生村干部辛酸與快樂(圖)

            大學生村干部辛酸與快樂(圖)

            來源: 人民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09-08-05 訪問:

            大學生村干部辛酸與快樂(圖)

            內蒙古晨報報道(記者 楊美玲)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農民,卻365天都工作在鄉間地頭;他們住在城里,卻每天往返幾十里丈量著村里的每寸土地;他們懂技術,卻沒有為自己謀福利,而是指導農民致富;農忙時經常住在村里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每天中午都靠方便面充饑……他們曾經是大中專畢業生,他們也曾經是輕松的科技干部;他們就是烏海市海南區東風鄉各個村子的村支書。

              ★難忘:三年苦與累

              由于長年在農村工作,長年風吹日曬,他們看起來都要比實際年齡大很多。現年30歲的張艷平是一個典型的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很多的人。張艷平,男,1997年畢業于內蒙古扎蘭屯農牧學校農學專業,2002年4月下到東風鄉雀兒溝村任村支書。

              上任那天,張艷平把鋪蓋卷兒搬到了村委會辦公室,看似很小的舉動,但表明了他要長期駐村,與村民同甘共苦的決心和態度。他整天逐家逐戶串門,與村民促膝長談,每有感觸和心得都隨手記錄下來,利用晚上的時間整理思索今后的治村策略和發展思路。經過一個多月的辛勤忙碌,摸底調查,村情村況他了然于胸,并制定了操作性強的村務公開方案,定時、定期、定點逐一公布……經一年的努力,原來出名的上訪村變成了安定和諧、勤勞致富的村。這一年吃了多少苦已經不重要了,最令張艷平欣慰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為村民辦了實事?!叭甑目嗯c累,一生難忘啊!”張艷平感嘆。

              ★奔波:水費由70元降到45元

              張艷平告訴記者,水利設施是農業的基礎和農業發展的核心,水費又是農民的一項龐大的支出。當時,雀爾溝村水利設施嚴重老化跑水漏水沒人管,水費居高不下,村里與自來水公司矛盾也日益突出。張艷平想到了改善水利設施??墒清X從哪來?他多方奔走,爭取區里、鄉里支持,終于使當年的農田水利項目落到了雀爾溝村——改造揚水泵站一座,襯砌斗渠3000多米。每畝農田的水費由原來的70元降至現在的45元左右。

              ★改寫:夏走水冬走冰的歷史

              時下很多企業為了追求效益,忽視了對環境和周邊群眾的影響,雀爾溝村就遇到了類似現象。該村附近一企業投產后排出的廢水穿村而過,不僅污染了原來的小河槽,淘刷著河槽兩邊的農田防護林帶,而且給村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每到夏季污水散發出陣陣惡臭,蚊蠅亂舞,遇著刮風天更是臭不可聞,住戶們再熱的天也不敢開門開窗。冬天冰面堆積,行走極其不便,常常使老人孩子摔倒。村民們一度要上訪,在征求他的意見時,張艷平沒有罵娘,更不贊成采取過激行為,而是心平氣和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說服大家要通過正常渠道加以解決。為此,他多次拜訪該企業,登門區政府,“煩勞”環保局,經過漫長的交涉,最終結果是,企業賠償,并對排水設施作了必要的整修;還在環保局的協調下,企業給雀爾溝村建一座長30米寬2米的漫水橋,工程總造價6萬多元,從此改寫了村民夏走水、冬走冰的歷史。

              ★喜悅:村民吃上自來水

              現在雀爾溝村的飲用水入戶到缸,但在張艷平任支書之前這卻做不到。2002年實施380人畜飲水工程時,只在村中投建了一口井,飲水塔及入戶設施建設由村民自行解決,村民手中無錢,就這樣一口井閑置了兩年之久。2003年鄂爾多斯電力冶金有限責任公司為解決水源問題,在雀爾溝村附近鉆井取水,張艷平抓住這一機遇,以不收取占地補償,建塔入戶為條件與該公司談判,達成了由該公司出資鋪設入戶輸水主管道的協議。雀爾溝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

              ★教育:開通學生通勤車

              離學校遠,交通不便,是雀爾溝村孩子讀書的兩大突出難題。以往本村孩子上學全靠家長接送,不管家里忙閑,無論刮風下雨,到了時間,路上全是行色匆匆的家長。張艷平發現了這一問題后,便開始尋思解決之途。2003年,恰逢109國道拉僧廟至渡口段改建一級公路,眾多車輛繞行便道,便道正是過去雀爾溝村孩子的上學路,接送問題不解決學生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受通勤車的啟發,他萌生了也搞一輛大轎車接送本村孩子上下學的念頭。他召開群眾會議,談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連聲稱好,可談到錢,大家都低頭不語。該想個什么辦法呢?和群眾集資顯然是行不通,想來想去他覺得還得在幫扶單位身上做文章。但此前已經給幫扶單位出了很多難題,這回怎么張口呢?后來一想只要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就是厚著臉皮,挨白眼也值。想了就定,定了就干,說不清他去了多少次幫扶單位交通局,總之每次都說得口干舌燥,終于感動了局領導,協調公交公司無償提供一輛大轎車接送孩子上學,解除家長們的安全之憂。

            [page]

              ★辛酸:成績背后的故事

              這些成績的背后藏著許多張艷平不愿說的故事。2002年剛任村支書時,由于一些村民以前經常享受到的不當得利被取消,居然有村民擰掉他每天所騎的

            摩托車上的螺絲。幸虧發現得早否則后果不堪設想……2003年2月,父親因病住院輸液,他每天工地、
            醫院兩頭跑,不但沒有黨員、干部主動幫忙,而且有些干部還因為私人利益和他鬧矛盾。他當時特別難過,哭著就把那個干部數落了一通,那個干部當時臉就紅了……2004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施工期間,張艷平的妻子臨產,他干脆把妻子送到呼市老丈人家,妻子剖腹產,他只在醫院陪了妻子七天……

              ★期望:農村需要這樣的村官

              像張艷平這樣的村官在東風鄉現在還有七位:畢業于原伊盟農牧學?,F任萬畝灘村黨支部書記的白移山,畢業于烏海農牧技校的現任二道坎村黨支部書記的朱志平,畢業于原內蒙古農牧學院水產專業現任仲廟村和田蓋村支書的史瑞霞(女)……他們以自己的一己微薄之力改變著我們的農村。東風鄉朱鄉長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從他們下到農村這兩年是我們鄉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與周邊其他鄉鎮相比疾病防疫工作中損失最?。滑F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區里最好的……”“不夠?、熖侔 保爨l長感嘆道“我們還需要很多這樣的大學生下到農村來與我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農村需要這樣的村官……”

              “三農問題”已成為兩會討論的重點已成為國家領導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東風鄉村官的故事希望能對此有一些啟示。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沒有了
            上一篇:污染越重環保越富 環境監管:保環境還是護污染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