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海油田以解決昆北、烏南、紅柳泉、南翼山、油泉子5個試驗區開發難題為突破口,大打鉆井設計、舉升技術、措施改造、注水工藝科技攻關組合拳,有效地提升了單井產量。
去年,青海油田以單項技術突破帶動整體效益開發為工作思路,針對5個試驗區工作的復雜性,深入試驗區腹地,加強對策性研究。針對部分油田存在著注不進水、注不夠水、注不好水的實際,進行巖芯傷害性實驗、水質標準和水質配伍性實驗,為改善水質現狀提供了科學依據。
面對除昆北外4個試驗區“塊多、分散、豐度低、物性差、產量低、品位差、成本高、風險大”等特點,青海油田積極配套完善三低難采油藏措施改造工藝技術體系,形成多種酸化壓裂特色工藝技術。鉆采研究院科研人員開展大量的酸化壓裂配方體系室內優選工作,全程跟蹤施工液配置、工具坐封、措施現場施工過程,先后完成20井次的酸化壓裂試驗。其中,切六-324和切六-338兩口試采井壓裂后日產分別增加21立方米和5.1立方米。
試驗區油井出砂、結蠟、結垢等現象一直是影響舉升工藝技術的瓶頸問題,為此科研人員在油泉子,將19毫米中強度抽油桿換為16毫米中強度抽油桿,完成110臺的小電機替代柴油機試驗,降低油井沖次,使泵效由原來的6.97%提高到10.45%。并開發研制出防卡、防漏泵10套,已成功試驗5口井,效果明顯。
在5個試驗區,青海油田對131口井進行了優化鉆井工程設計和鉆井工藝技術配套,烏南油田通過減少下螺旋管工序,應用金鋼石鉆頭加螺桿復合鉆井技術,實現了二開“一趟鉆”,有效地提高了鉆速,機械鉆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72%,平均單井鉆井周期下降12.05%,鉆井費用從上年的840元/米降為775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