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國際動態 > 《瞭望》新聞周刊:蘋果遭遇環保質疑

            《瞭望》新聞周刊:蘋果遭遇環保質疑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08-16 訪問:

              所謂“商業秘密”

              然而,打破沉默的蘋果公司,繼續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提供更多信息。

              7月22日,環保組織向蘋果公司提出,公開材料顯示,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等另外三家存在環境違規記錄的企業系蘋果供應鏈條的一部分,希望蘋果公司能夠調查有關信息。

              “我們提醒蘋果公司對于供應鏈管理的秘密操作,意味著蘋果公司自己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來檢查供應商的環境表現,因為IT/電子產業的生產環節中,尤其是供應鏈上,涉及到多種重金屬的使用和排放,一旦違規超標,很可能給環境和社區帶來威脅。”馬軍表示。

              截至8月10日,環保組織沒有再收到蘋果公司任何回復。

              環保組織提到的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其工廠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由臺灣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1999年投資成立。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該公司代工的手機觸摸屏廣泛應用在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知名IT企業的產品上。

              而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該公司2009年9月因違規、違法使用有毒化學溶劑、忽視現場的職業危害防治與員工的防護,造成多名工人中毒,部分員工傷殘。

              “我們尊重企業的商業秘密,但我們向蘋果公司提出質疑的企業,均為出現較為嚴重超標違規的企業,這樣的案例已經涉及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認為,蘋果公司應徹底調查澄清,通過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來防止造成更多侵害,而不是以商業秘密為借口回避責任。”馬軍說。

              他解釋說,環保組織充分理解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比如隨著供應鏈的延伸,供應商數量更加龐大,供應關系更加復雜,而IT品牌企業對于沒有直接合同關系的供應商的影響力也會隨供應鏈條的延伸而衰減等,但面對IT產業實現全球生產和采購、許多品牌的生產依賴外包的現實,特別是污染排放隨供應鏈的延長而延伸的情況,如果IT品牌企業的環境管理沒有相應延伸,仍停留在直接供應商、一級供應商等層面,它就可能對二級供應商的環境違規問題毫不了解。“這顯然是不夠的。”

              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力向本刊評論說:“有的企業平時賣著毒牛奶,卻在地震等災害降臨時大筆捐款,以為這就是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了,這是個很大的誤解。其實,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多體現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重視來料、來源是否被污染,會否損害環境和健康等。”

              “綠色選擇”的力量

              針對IT產品重金屬污染不斷侵害環境和公眾健康的情況,許多消費者通過網絡和信件向環保組織表達他們的驚訝、悲傷和激憤。“在一片彌漫的無奈中,我們不斷聽到:我能做什么?我能影響和改變這些企業的行為嗎?”馬軍說。

              馬軍主張,環保組織應繼續鼓勵消費者發動“綠色選擇”,通過手中的購買權力抵制涉及重金屬污染的IT企業產品,或是以用戶的身份要求IT企業兌現其銷售時的綠色承諾,以推動IT企業解決供應鏈存在的具體污染問題。

              自然之友總干事李波表示,自然之友在前期曾參與相關調研活動,并一直通過會員力量以及廣闊的大學生網絡平臺進行推動,號召更多的公民消費者以及青年人參與活動。今后,自然之友將一如既往地進行宣傳推動工作,并有可能運用新型網絡技術手段,發動更多社會公眾與IT企業展開“污染責任”對話。

              李力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共有超過1160名海內外消費者通過和平、理性的方式向4家拒絕回應的IT品牌企業去信,促使蘋果等“頑固廠商”最終打破沉默,開始就供應商違規問題進行溝通說明。“這充分證明了消費者‘綠色選擇’的力量。”

              馬軍說:“現在是我們環保組織和IT企業兩方面力量在推手,希望我們這邊的力量越來越大。”


            環保 環保信息 環保設備
            分享到:

            上一篇:2000香港婦女齊環保 1年減碳3500噸(圖)
            上一篇:世博玻利維亞館日借石頭說陰陽倡環保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