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28日在京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日本外務大臣岡田克也共同主持對話。在本次對話中,雙方圍繞經濟復蘇對策、雙邊互惠雙贏合作和全球及區域合作等三個專題交換意見并達成共識。有分析稱,在全球經濟復蘇尚未平穩的后經濟危機時代,中日兩國經貿合作的相互依賴性正在加強,雙方將會努力在弱化摩擦的前提下,尋求更多的共同利益。
相互依賴性增強
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期間,中日就綠色經濟、產業、金融、農業合作和改善商務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對話中簽署了7項合作文件。
業內人士指出,美歐經濟需求依然疲軟,中日兩國都面臨著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向依靠內需型經濟的轉換,對外貿易的主要區域也需要從歐美市場轉為亞洲區域。中日彼此間需求的相互推動作用也日益凸顯。
統計顯示,中日雙邊貿易已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由于日本企業擴大在華投資,帶動高端零部件對華出口,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日貿易出現了約300億美元的逆差。
同時,日本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對于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意義。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日本將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益。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到2020年,中國國內消費規模將達到5.57萬億美元,屆時將超過國內消費規模約為3.61萬億美元的日本。有日本經濟學家認為,日本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逐漸減少,中國市場將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國內市場已基本飽和,擴大內需并不現實,日本政府將發展經濟立足于擴大亞洲出口、特別是中國市場。而中國正進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對外國資本和先進技術也有必要的需求。
對于中國部分高污染和高能耗產業的升級來說,有豐富經驗的日本環保產業是最佳的合作對象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對話會上介紹,中日雙方已就今年10月下旬在日本東京舉辦第五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共同探討開展綠色經濟和低碳技術合作,加強兩國節能中心合作,推進開展節能環保商務示范項目等達成廣泛共識。
在對話中,日方對中國的礦產資源出口、自主創新制度、信息安全政策等表達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