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除了“無紙化”環保模式外,還能怎樣做環保?昨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中國”)在北京的首家智能型零售網點正式開業,鋪設大量自助終端,大打“智能環保”牌。
據了解,不同于普通網點只擺放一臺ATM機和一臺銀行服務查詢自助終端,在這家新開業的“智能環保”支行中,客戶可自助完成銀行業務,使用手觸展示屏了解產品信息,并可使用免費的互聯網終端和電腦。據稱,智能型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也滿足了部分客戶“私密性”的要求。
但高科技必然伴隨高成本?;ㄆ熘袊毙虚L兼消費金融和銀行卡業務總裁石安楠向本報記者透露,建立一家智能型零售網點的成本比普通網點要高15%-20%,主要是網點內高科技設備配置成本較高。
“這樣的高智能支行在我們外資銀行中還真是‘第一名’,即便他們省去了部分人工成本,網絡及機具的維護成本依舊很高。照目前的投入看,該支行成立首年很難回本。”對于上述支行的成立,同屬外資銀行系統的人士表示。據其介紹,一般情況下,300平方米以下支行正式開業前,從租金到內部裝修所需成本在300萬-500萬元左右,這個成本比內資銀行略高。以此推算,如果花旗亞運村支行開業成本比普通銀行高20%,成本則在600萬元上下。對此,有業內人士質疑,如果智能型銀行并未受到客戶的認可,外資銀行不免有“賠本賺吆喝”的嫌疑。“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成本的背后就是銀行服務對象定位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3.36,0.01,0.30%)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此表示。
而記者了解到,該智能型銀行可以提供全方位服務,但客戶的綜合賬戶總額日平均余額必須達到人民幣8萬元。如果想成為該支行的VIP客戶,綜合賬戶總額日平均余額需達人民幣50萬元。而私人客戶業務只能提供于銀行資產800萬元人民幣或100萬美元以上的高凈值客戶。相比國內銀行,該行服務門檻的確“高了點兒”。(記者 崔呂萍 閆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