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自然災害事件頻發。8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國土資源系統舟曲搶險救災緊急會議上強調,資源過度開發、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是自然災害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決能源與環境之爭,必須大力開發新能源,利用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填補能源需求的缺口。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企業首當其沖應挑起節能環保的大梁。
新能源發展步伐加快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開采難度以及溫室氣體給全球氣候帶來的嚴重問題逐漸加大。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為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的雙重難題提供新的可能。
目前,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各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主要國家正聯手攻關可控核聚變,加快氫能開發利用的步伐。同時,太陽能、風能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2009年,全球能源市場上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資源估計貢獻1.7%的發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的0.7%;風能總裝機量增長了31%,連續5年加速增長;太陽能總裝機量增長速度比風能更為迅速,達到了47%;燃料乙醇生產量增長8%,達到每天770千桶油當量。以能源含量計算,2009年燃料乙醇產量相當于全球可再生能源總產量的1%。
國際上,對新能源的發展也紛紛出現大手筆。美國政府計劃投資1500億美元建立“清潔能源研發基金”,用于太陽能、風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潔可替代能源的研發和推廣;德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初級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占到12%,在發電量中的比重占到30%。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達到68%,在供暖中的比重達到約50%。
能源安全日益迫切
我國是一個能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能源儲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一次能源供應仍主要依賴煤炭,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國家能源結構也急需調整優化。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徐錠明表示,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是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主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2009年我國水電裝機1.97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陽能光伏電池年產量達400萬千瓦,為全球份額的40%。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超過1.45億平方米,占全球使用量的60%以上。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約2.25億噸標煤,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