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時許,這是一個注定要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時刻。
這一刻,“自然之友”創始人、中國公民環保的啟蒙先驅、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自然之子”的梁從誡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歲。
這一刻,讓整個環保界為之震驚、痛心。
國家環境保護部一位官員當晚就寫下挽聯:“奔走呼號,亂世紅塵澄萬里;言傳身教,民間環保第一人。挽梁公羚羊車,觀鳥組,活動有聲有色;撿垃圾,植草木,心境無垢無塵。”
清水同盟主席高中寫下挽聯稱:“三代精英,一身正氣,自然之友,公益楷模;兩袖清風,八方奔走,精神領袖,社會樂活。”
三代“梁氏情懷”
10月29日下午,“綠家園10月環境記者沙龍”上,綠家園召集人汪永晨顯得神情恍惚。她就是“自然之友”最早培養的一批環保NGO的領導者。“一個上午我都在寫悼念文章,我建議大家為梁先生立一個碑,以紀念這位中國民間環保界的先驅。”
汪永晨還特別提到,梁從誡一家是三代悲劇性人物,但他們是“屢敗屢戰”,在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一代代知識分子的秉正、浩氣與博愛。
梁從誡的祖父是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著名學者梁啟超。1891年,梁啟超就讀于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并由此走上改革維新的道路,世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梁啟超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愿的“公車上書”。1898年,梁啟超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同年9月,“百日維新”失敗,梁啟超逃亡日本。
梁從誡的父親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梁思成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
1923年5月,梁思成去天安門廣場參加二十一條國恥日的紀念活動,在途中被軍閥金永貴的汽車撞傷,左腿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