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赤鐵礦尾礦采用酸浸 — 還原工藝 ,以達到固廢資源化、 減量化的目的。結果表明:在酸浸過程中 ,當反應溫度為 100℃、 浸出時間為 2.5h、攪拌轉速為400r/min、 溶液硫酸濃度為 45%、 硫酸過量系數為 1.5時 ,全鐵回收率達82.3%。在還原過程中 ,在反應時間為 2h、 反應溫度為 50℃、 鐵屑的過量系數為 1 . 4時 ,可以制得一等品綠礬產品。
關鍵詞:赤鐵礦; 酸浸; 硫酸亞鐵
赤鐵礦的化學成分為 Fe2O3 ,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 1 ]。實驗所用礦石為某選廠浮選后的尾礦。尾礦中鐵質主要呈膠狀產出 ,僅少部分呈晶相的赤鐵礦。結晶顆粒在顯微鏡下難以分辨 ,Fe2O3主要以鮞粒、 碎屑團塊和膠結構三種形態存在。這三種形態 Fe2O3都與微細粒石英等脈石緊密連生。
經過浮選產生的鐵精礦品位不高 ,故尾礦產生量大 ,尾礦中鐵品位在 43%左右。由于原礦磨礦細度已經很細 ,如果想通過尾礦再磨 ,分離礦石中的硅和鐵 ,達到富集鐵的目的 ,難度很大 ,且成本不合算。如棄置堆放不僅占用大量的農田 ,而且對鐵礦資源也是一種浪費。實驗通過酸浸回收尾礦中的鐵資
源 ,并制成相應產品綠礬 ,對尾礦實現了資源化、 減量化。
綠礬 (七水硫酸亞鐵 )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國的綠礬主要來源于副產物。目前許多學者利用硫鐵礦燒渣制備綠礬 ,這方面的研究甚多 ,具體有還原酸浸法、 高溫還原法等工藝[ 2~7 ],但對于用赤鐵礦尾礦制備綠礬的研究尚未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