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無錫中院,首次把環保公益訴訟的大門向環保組織打開。
“一些環境污染的受害者處于社會底層,缺乏伸張利益的能力。我們探索啟動環保公益訴訟,將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和公眾合法權益?!睙o錫中院院長褚紅軍說。
藍藻事件催生環保審判庭
當天立案、無假日審案、24小時全天候執行
6日上午,無錫濱湖區法院把“封條”貼在了鎮南海云浴場的燃煤鍋爐上。這臺新增鍋爐,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就被擅自投入使用;同區的天地快餐經營部也吃了道“封條”:搬遷后,生產經營產生的廢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主要污染物超標近6倍……
當日立案、當日執行,環保審判庭掛牌當天,無錫全市法院就執結了4件非訴環保執行案。
褚紅軍介紹,環保審判庭有4項承諾:立案當日制。直接審查環保案件起訴,符合條件的當天立案,確保立案方便快捷;審案全日制。取證、保全、開庭等實行無假日制度,快審快結;執行全時制。24小時全天候執行,窮盡執行手段,非訴環保行政執行提前介入;服務全方位。實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四合一”模式,并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全面服務。
采訪無錫,環保是個熱點。過去3年,無錫市兩級法院受理各類涉環保訴訟18件、行政非訴審查案273件、執行類案件104件。快速凝聚發展成就的同時,這里的人民也深刻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切膚之痛。
無錫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戴解平表示,經歷了去年那場太湖藍藻引發的“水生態危機”之后,無錫對環??涨爸匾?。為了“讓太湖重現碧波美景”,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治理太湖、保護水源。
“藍藻事件,也直接催生了環保審判庭?!瘪壹t軍說。
去年太湖藍藻事件后,法院實行司法保障生態環境戰略,建立處理涉污案件規范立案、強化調解、高效裁判和非訴行政執行的“治污一條龍”審判機制,促進770家規模以下化工企業實施停產、整改或轉產,沒有發生群體性事件和社會不穩定情況。
無錫“鐵腕治污”的大環境,讓無錫中院成立環保審判庭的申請一路綠燈。
在有著環保情結的褚紅軍眼里,“每個公民都來保護環境,環保事業才有希望?!笨吹剿堫^滴水,他一定過去擰緊;塑料袋不環保,他已3年提籃子買菜,不用一個塑料袋……“我們設置環保審判庭,就是要傳達這樣一種信號:鼓勵公眾參與環保?!?/p>
公益訴訟向環保組織敞開
成為污染者頭上的一把“懸劍”,促進行政機關加緊履行環保職責
無錫中院設立環保審判庭,公益訴訟首次向環保組織“開門”,被專家認為將是“最有影響的一步”。
此前,貴陽市中院于2007年11月在全國法院首設環保審判庭,但公益組織被排除了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而無錫中院則大大擴展了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不但包括各級檢察機關、各級環保行政職能部門,而且納入了環境保護社團組織、居民社區物業管理部門。
“讓環保組織有公益訴權,環保界已呼吁了多年。無錫將公益環保訴訟的大門向環保組織打開,給立法和司法實踐都帶了個好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說。
《環境保護法》第六條明確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王燦發認為,“控告”就是一種訴權。無錫的做法是順應民心之舉。
王燦發表示,明確環保公益訴訟,尤其是環保組織有權起訴,將成為污染者頭上的一把“懸劍”,即使引而不發,同樣威懾巨大——污染者不敢妄為,因為隨時都有千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