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千篇一律的筆頭作業相比,北京孩子今年的寒假作業出現了些"新面孔"。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強調社會實踐、強調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參與、強調玩中學、強調發展個性的寒假作業越來越成為主流,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
小學生熱開博
網下健身忙奧運
放假后,記者調查了幾所小學學生假期作業的情況。發現寒假作業有不少是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或社會調查寫出報告的。北京小學為孩子們布置的實踐活動主題是"塑造健康自我,編織奧運情結",要求孩子們自主設計寒假健身名片、健身計劃,用照片、圖畫呈現健身成果;了解奧運英雄,用鋼筆書寫學習感受、奧運學習日志;自己親手制作有民族特色、北京特色的友好交往禮物,撰寫書法、繪制風箏、小宮燈、國畫等,有些班級還要求學生開設自己的個人博客,在網絡中學習。
找錯字搞環保
學習實踐兩不誤
首都師范大學附中給學生留的假期作業有一項為"到社會上找錯別字"。"在今年的選作作業中,有一項作業是當我們外出時,比如去逛街或者游玩,觀察街上的廣告牌、標示牌等,找出錯別字,也可以在報紙、雜志上找錯別字。我覺得挺好玩的,也很新鮮。"在首師大附中讀初三的小悅說。有些學校還布置了"環保型作業"。在西城區某小學4年級就讀的欣欣告訴記者,"學校要求我們在假期內收集廢舊電池,還要寫出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心得呢!"此外,有部分學校也將"做一組ppt(幻燈片)"列為寒假作業的內容。孩子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與枯燥機械的書本作業相比,他們更愿意做這些新鮮有趣的作業。
"小鬼"假期不當家
除了五花八門的寒假作業,有的孩子在今年的寒假中也將不會在家"孤單度過"。記者發現,有些小區專門為小區內放假的孩子開設了"少年之家"。今年剛一放寒假,住在海淀區萬壽寺甲2號的小學生小貝就來到了院里組織的"少年之家"活動站。
據小貝介紹,活動站每天上午9時開始組織活動,由老師帶領大家寫寒假作業。下午通常是大家在一起做游戲、表演才藝、演話劇、講英語笑話等。"我特別喜歡'少年之家',因為即使放假了,我也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小貝說道。小貝的母親劉女士表示將孩子放到"少年之家",既讓自己放心又能讓孩子多與同齡人交流。劉女士說:"我們平時工作忙,孩子一放假就頭疼,放家里沒人管,到外面玩又太危險。在'少年之家'我們就很放心。"院內的其他家長也對"少年之家"活動站拍手叫好。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黨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