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麗 金冶
本報訊大連市副市長宋增彬日前在大連市環保局長王忠彥的陪同下,驅車來到旅順口區北海街道前沙包村,查看了鹽堿灘生態園種植工程,并將20萬元鹽堿灘生態園種植工程補助款及20萬元菊芋治沙治污工程補助款,分別送到了大連市首屆十大環保人物徐海和姜吉禹的手中,對多年來一直致力生態治理的兩位民間環保人士給予資金支持。
大連市首屆十大環保人物徐海,從1993年開始,用近14年的時間將一塊300多畝幾乎是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建設成綠樹蔥蘢,鳥語花香的林場。一連9年徐海都沒在頑固的鹽堿地上栽活一棵樹。徐海用手推車往鹽堿灘上拉土填地,挖溝排堿,讓鹽堿隨水沉淀。14年來,他一共拉土5000多車,施肥1萬多噸,前后花費了85萬元,甚至把女兒在國外掙的錢都“騙”來投資在這塊林地上。14年里,徐海沒過一個完整的春節,有4次差點把命搭在了鹽堿地上,然而徐海一點也不后悔。如今,徐海在300畝鹽堿地上成功植樹15萬株。2003年他栽植的10萬株速生楊,現在已近10米高,平均胸徑6~8公分的樹木,并為此成立了旅順口區首個個人生態科技示范基地。2004年,徐海的林場被大連市政府授予“綠色工程示范基地”稱號。2005年,他被評為大連市首屆十大環保人物之一。
另一位是大連市首屆十大環保人物姜吉禹,他從1997年開始,就進行“菊芋治沙”的實驗。1999年,姜吉禹的“菊芋治沙”實驗在科爾沁沙地取得了成功,扎根科爾沁沙區大片大片的菊芋,被沙區人民譽為“沙漠第一草”。2001年,姜吉禹申報的“種植菊芋治理沙漠的方法”獲得了國家專利。2003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長春電影制片廠以姜吉禹菊芋治沙為題材制作的科教片《菊芋治沙》在全國放映。姜吉禹潛心治沙10余載,耗資近百萬元,治沙成效顯著,贏得“中國菊芋防沙第一人”的美譽,成為名噪全國的治沙英雄。2005年,他被評為大連市首屆十大環保人物,同年被評為遼寧省首屆十杰環保人物。
宋增彬說,兩位環保人物多年致力于環保事業,體現了中國農民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在艱苦奮斗中摸索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之路??紤]到環保人物在獻身環保事業和社會公益的同時,也要產生經濟效益,要養好自己的身體,安排好家庭生活,政府會持續不斷地為他們的環保事業提供支持,還將考慮用姜吉禹種植的菊芋覆蓋毛塋子垃圾場,同時形成相關產業鏈;在徐海的林場中散養大骨雞和養魚等。
徐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正在籌集資金,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北海街道東大甸南部建設徐海千畝生態林園區,力爭建成大連市最大的鹽堿地改造示范工程和海防林園區。姜吉禹目前正在潛心研究用菊芋種植技術治理鹽堿地和鹽堿海岸,他希望利用菊芋種植技術為大連市毛塋子垃圾場披上綠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