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邵麗華
2001年初,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王國平就任河南省環保局長。在6年的時間里,他帶領環保隊伍完成了河南省環保工作由遏制污染加重趨勢,到環境質量開始改善的轉折,河南省的環境質量達到了10年來最好水平。
近一個時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省長李成玉和主抓環保工作的副省長張大衛多次講話,親筆批示,充分肯定河南省的環保工作:這些年來,河南省的環保工作干得很有成績,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力地保障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全省的環保工作部門功不可沒。這是對河南省環保工作的贊揚,也是對河南省環保局長王國平的肯定。
思路清晰善抓主要矛盾
有著長期基層工作經驗的王國平,善于抓主要矛盾。上任伊始,他對河南面臨的環境形勢認真進行了分析,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大省,能源、原材料等高消耗、重污染行業在全省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河南省把工業污染防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確立了“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上大關小,標本兼治;強化監管、典型示范”的工作方針,緊緊抓住工業污染防治不放松,并以此帶動了各項環保工作向前發展。
王國平十分清楚,河南省在水污染治理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南地跨淮河、海河、黃河、長江四大流域,淮河、海河流域列入了全國水污染防治的重點。黃河是河南省會城市鄭州等沿黃城市群的飲用水源地,也是引黃濟津的水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渠首也在河南省境內的淅川縣。王國平常說,河南省地處四大流域上中游,水環境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著河南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關系著下游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安全,改善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為加強河南省環保部門的執法效能,王國平協調各方人力財力,加大硬件投入。18個省轄市相繼建成了76個大氣自動監測站,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配備了價值400萬元的水質和大氣移動監測車,在全國較早地開展了空氣質量日報工作,并在省主要新聞媒體公布省轄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全省39個跨市界河流斷面也已全部建成了水質自動監測站;為省、市重點監控的500家污染源安裝了在線監控裝置,并分別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從而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全天候監控。全省環保系統還建成了環境信息網絡。
求真務實敢打硬仗
在環保工作的實踐中,王國平切身體會到,抓住群眾反映強烈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每年確定幾個污染嚴重的流域、區域、行業作為污染綜合整治的重點,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改善重污染地區的環境質量,是推動環保工作整體向前發展的有效方法。
王國平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積極為省委、省政府領導當好參謀,出好主意,贏得決策層的重視和支持。依據省環保局的工作部署,2005年,河南省政府決定對安陽市安林公路兩側小鋼鐵小水泥企業群、鄭州新密市小造紙企業區和洪汝河流域等8個重點區域、流域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并列入省政府重點工作。經過上上下下的艱苦努力,共關閉工藝落后、污染嚴重及排污不達標企業263家,對111家重污染企業實行了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一批多年來未解決的“老大難”環境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當地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2006年,河南省政府決定對全省6條污染較重的河流、5個大氣污染較重的地區及高速公路沿線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企業或生產線814家(條),限期或停產治理污染企業2029家。
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王國平已年近花甲,但他在環保工作中總是沖在第一線。他不分節假日,不論白天黑夜,經常深入現場參加環保執法檢查,并且一律采取暗查方式,不打招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王國平擔任省環保局長的幾年間,河南省境內每一次發生突發污染事故,他都親臨事故現場。特別是2001年11月在洛寧縣發生的10噸氰化鈉泄漏入河事故和2006年1月在鞏義市發生的柴油泄漏污染黃河事故中,王國平帶領有關人員最先到達現場,冒著冬夜的嚴寒,通宵達旦地在事故第一線指揮處置,他凍得四肢麻木不聽使喚,但堅持不離開事故現場。
為了推動河南省地方造紙廢水排放標準的實施,
2005年7月1日深夜,王國平親自帶隊實施“零點行動”,連續24小時沒有合眼,深入到造紙企業的排污口進行檢查。王國平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感染和帶動了全省環保系統的干部職工,使全系統干事創業、求真務實、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精神蔚然成風,為全省環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奮發有為政績斐然
王國平總是以滿腔的熱情從事環保工作,他經常告誡同仁:“在當前的情況下,環保工作是大干大見效,小干難見效;大干能夠克服困難,小干終被困難所困;大干就能打一場漂亮仗,小干只能做一鍋‘夾生飯’。所以我們一定要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場環保治理的硬仗?!?/p>
5年間,河南省共關閉、取締了各類“十五(土)小”、“新五小”污染嚴重,沒有治理價值的企業3860家;對問題最為突出的造紙、釀造、皮革、水泥、耐火材料等行業實施結構調整,特別是造紙行業由1360家銳減到350家。為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全省已有8個市縣開展了循環經濟示范工作,有100多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全省已投資36.8億元,建成29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達到242萬噸。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有28座,正在運行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場)有74座,正在建設的有11座。盡管河南屬發展中省份,但省政府要求,2007年底前所有城市和縣城都要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并投入使用。
凡是熟識王國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待人誠懇、謙虛謹慎、性格平和的人,但是在涉及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原則問題上,他又是一個不講情面、不徇私情的“斗士”。在河南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的發展中省份,環保工作所面臨的矛盾之多、阻力之大,是置身其外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王國平經常告誡同志們:環保部門是執法部門,維護法律尊嚴、保護人民利益是我們的天職,在執法問題上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堅持原則、無私無畏。
2001年以來,河南省每年都確定一個主題,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環保執法檢查活動,各級環保部門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近1.5萬起。制定了《關于違反環境保護規定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違反環保規定的有關人員進行嚴肅查處。僅2005年一年時間內,因環境違法問題,各級環保和行政監察機關追究了128名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其中縣處級干部7人。
近幾年,正是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地區生產總值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消費水平也顯著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省環境質量不僅沒有惡化,相反還有了明顯改善:全省地表水水質明顯好轉,2005年與2001年相比,在全省監控河段中,ⅰ~ⅲ類水質河段長度增加1157.8公里;劣ⅴ類水質河段長度2005年比2001年減少228.1公里。全省地下水質優良的城市由9個增至15個,水質較差的城市由8個降至3個。2000年,全省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ⅲ類標準的比例平均不足58%,到2005年,這個比率達到97.8%。飲用水源地水質為優良的城市由9個增加為18個。全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平均比例已達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