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美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國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實施環境監測系統現代化、實驗室技術裝備現代化、環境應急監測系統現代化、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現代化建設,基層環保部門“廢水靠看、廢氣靠聞、噪聲靠聽”的問題將會得到改觀。但隨之而來的基層環保部門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制約監管工作有效開展的問題也顯現出來。
以四川省廣元市為例,全市現有環境監測站3個,人員編制67名,其中技術人員45名,具有相關專業人員3名,高級工程師僅8名,占13%,工程師15名,占24%,助工22%,占35%;學士18名,占29%,大專36名,占58%,中專、高中8名,占13%。全市環保系統高學歷人員偏少,而新進人員除了轉業干部以外,高等院校畢業生幾乎很難進入環保系統。市環保局環境相關人員僅為42.3%,縣區環保局半路出家的人更多,對法律法規、生產工藝、產業政策、儀器設備操作不熟悉。隨著國家環境監測、監察裝備建設力度的加大,基層環保部門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就相當突出,很可能出現“一流的設備、二流的人才、三流的基礎設施”的境況。
對此,我們建議,一要嚴把“準入門檻”。國家應制訂環保部門人員素質要求的具體規定,杜絕“門外漢”進入環境保護部門的大門。二要實行上崗制度。凡新調入環保部門的人員及大中專畢業生和轉業退伍軍人,必須先參加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三是加強在職培訓。環境監測、監察工作涉及到多個學科、多個領域,隨著國家環保領域一系列新標準的頒布實施及一批現代先進儀器和設備的投入使用,使基層環保工作的專業性進一步增強,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這就需要加強對環保人員的能力培訓,提高素質,使其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環境管理、科學決策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