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7月1日開通的青藏線因為要穿越生態脆弱的可可西里,該鐵路從一開始就著意打造成中國第一條生態環保鐵路,無論設計、施工還是火車車廂內的設施,基本上都按環保要求實施。但是綠色江河會長、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的創建人楊欣仍憂慮重重。他說,雖然控制了對鐵路沿線的污染,但青藏鐵路所帶來的延伸污染——即隨著鐵路而來的大批旅客和大批不可降解的工業產品對整個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仍不可避免,要減少和消除這些潛在的環境污染源,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
志愿者進藏沿途宣傳環保
深圳志愿者、深圳市市政工程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熊楊認為,“如果能在那片荒涼的地方,讓進入那片脆弱土地的人都‘涂點’綠色,對那個地方的環境會有幫助,否則那片土地難堪重負。”于是,帶著志愿者上火車進藏宣傳環保的活動即將拉開序幕。
6月5日,“綠色江河”向全國發出招募40名志愿者的信息。截至11日,報名人數已達200余人。熊楊說,經過嚴格的程序挑選后,其中的40人將成為志愿者,分三批自7月10日起陸續登上從格爾木開往拉薩的列車,通過廣播、發放宣傳品、現身說法、講可可西里的故事、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介紹鐵路沿線的景點、野生動物及環境保護狀況,同時傳播進入青藏高原的環保理念和環保知識。
6月11日晚上,深圳“綠色江河”的志愿者已經開始為這場宣傳進行了熱身活動,當晚以為可可西里保護站籌善款的名義舉行的“綠色江河環保義演音樂會”已籌得善款3.6萬余元,楊欣說這些錢將全部捐贈給“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用于可可西里的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
深圳與可可西里并不遙遠
雖然在地圖上看,可可西里無人區離深圳萬千公里之遙。但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以下簡稱索站)的創建人楊欣說,深圳與可可西里并不遙遠,因為建于1997年的可可西里的索站多半資助來自深圳市政和深圳人。
據楊欣介紹,建可可西里自然保護站的費用,絕大部分來自深圳市政府和深圳人的捐助。第一筆從政府所得的款項30萬,是“自然之友”的會長梁從誡從深圳市政府“化緣”得到的。之后,在王石(萬科集團董事長)的牽線下,深圳的企業家出手捐了25萬余元,建站的材料都來自深圳廠家,他們只收了成本費。目前已有32名深圳人在可可西里的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做過志愿者。
對話:我想為進藏者“涂點”綠色
記者:作為領隊,這次環保宣傳活動具體如何安排?
熊楊:說起來很簡單,我們在列車上與游客面對面進行交流,通過介紹沿途風景風俗,把每個站點曾經發生的神秘感人的故事告訴人們,讓他們在不經意間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美麗而脆弱地方的客人,不能隨意打擾這里的草木生靈。我們要給去那個地方的人“涂點”綠色,為那個脆弱的環境減壓。
記者:這次環保宣傳,你認為會面臨什么挑戰?
熊楊:這個活動肯定跟平時的活動不一樣,平時我們去一個地方,調查那里的生態,還有居民的生存環境,面對的大多是自然生態,這次面對的是火車上的游客,人多而且來自五湖四海,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不排除會有人很抵制和排斥我們的宣傳。所以,我們選擇志愿者非常嚴格,要有在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服務經驗的,并持續進行參加過類似環?;顒拥娜俗詈?。
記者:做志愿者一定會花費你很多精力和金錢吧?
熊楊:一年一次年假和黃金周長假,都是進行比較重要的活動,平時就在本地進行一些小項目,像我們志愿者都有很強的信念支撐,所以并不覺得是花費精力。我們平時的費用一般都是自己出,要是成了項目,有可能有一些基金會資助?;硕嗌馘X我還真沒算過,但我們平時其實很節省,比旅游花錢可能還少。我們經常自己帶干糧,吃飯時經常是一點干燒餅、一點咸菜,就著一點水吃下去。[page]
記者:這么艱苦還要自己掏錢,有沒有人不理解?
熊楊:在我身邊的朋友里是沒有的。辦公室的人也被我動員得差不多了,有幾個經常參加我們的活動。我還在辦公室墻上貼了很多“綠色江河”的環保資料。當然,沒有深入交談過的人可能有過不理解,只是沒有正面說過。
有一次做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我,你從珠三角跑到長三角搞環保是什么意思?還問我,可可西里和深圳有什么內在聯系?前面一個好回答,因為環保是不分地域的。后一個就有點難了,不過我還是答出來了,我說,兩者相似的地方在于:可可西里和深圳的環境承載力都是超載的。
記者:這次你參加的活動和以前的旅行有什么不同呢?
熊楊:和常規的戶外運動和旅行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志愿者的活動一般是自助式的,到了一個地方一定是和當地人吃一樣的睡一樣的,因為我們是帶著很明確的工作目的而去的,我們要在當地做調查,比如我們到貢嘎山,當然不是看看山上的風景,我們必須看當地的水、電情況,老百姓在生態方面的情況,白天教他們做生態廁所,晚上還和老百姓圍坐在一起開會聊天,回來要寫報告的!
記者:你是專門做給排水工程設計的,這個專業與你做環保志愿者工作有什么不同?
熊楊:可以這么比喻吧,我的正職工作是“秋后”的“亡羊補牢”,比如水污染了去處理,而我的環保志愿者活動能實現以前難以實現的想法。加入民間組織后,我看到了和做了很多超前的、政府還沒有或者沒有能力涉及到的領域和角落,在一些貧窮的、脆弱的地區,其實更適合民間組織的進入。
志愿者說
海歸派:為環保放棄“世界杯”
在深圳目前報名前往的人中,杜慧是資深志愿者,自德國“海歸”。因為工作關系常常在地球兩端飛越的她說,為了能成為第一批志愿者,她將手頭很多工作都辭掉了,包括這個月去德國觀看世界杯的機會。2003年,她曾在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做過一個月的志愿者,那時候主要是關注藏羚羊的遷徙,以及做垃圾調查,并對過路的人進行環保宣傳。杜慧她說很想再重回到那個地方。目前她正在做身體方面的準備,每周抽時間爬山和跑步兩次,避免感冒,并盡可能在出發前將自己的身體狀態調到最佳。
嬌小女:鍛煉身體成重頭戲
深圳的另一名志愿者則表示,因受到《可可西里》電影畫面的強烈震撼,她志愿進藏宣傳環保。那些畫面在她的印象里神秘且讓人神往,盡管荒涼。
看到綠色江河這個招募的信息后,她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因為報名時要求交體檢表,要求志愿者要有“倍兒棒”的身體,志愿期間工作地點可能會在海拔4000余米的地方,故個子嬌小的她現在每天都練習游泳,鍛煉身體已經成為了重頭戲。她剛得到通知,自己已經被批準成為此次志愿者,非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