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建的火電廠,國家規定必須配套保護環境的煙氣脫硫設備。然而,記者日前在江蘇等地火電廠采訪時發現,這些企業耗費巨資安裝脫硫設備之后,并沒有與發電機組同時投入使用,而是躺在那兒任憑日曬雨淋。與此同時,這些火電廠還偷偷排放二氧化硫。
火電廠脫硫設備無一正常運轉
總投資65億元的常熟港火電廠于2005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其中脫硫項目投資約占總投資的7%,高達4.5億元。記者在這家電廠看到,三臺發電機組共配備三套脫硫裝置,脫硫裝備總占地達到4萬平方米左右。每套脫硫裝置都有二三十米高,十分整齊氣派;其中許多脫硫設備從國外進口,上邊掛有英文標牌說明。
記者在這里看到,三套脫硫設備共有九個漿液循環泵,但每臺漿液循環泵中的金屬葉片都靜止不動。這家電廠環保負責人解釋說,漿液循環泵沒有運轉就不可能進行脫硫反應,也就表明脫硫設備處于閑置狀態。
火電廠不脫硫卻享受脫硫補貼
我國2003年就出臺了《火電廠排污收費標準》,大幅度提高二氧化硫排放的收費標準。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脫硫設備閑置而大肆排污的電廠,不但沒有被加征排污費,反而享受著政府發放的脫硫補貼。
常熟港火電廠環保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保局會不定期地來檢查一下,但每次來都會提前給企業打個招呼,電廠一個小時之內可以讓脫硫設備運轉起來。由于環保局沒有在電廠安裝在線監測儀,無法實時收集到脫硫處理的相關數據,也就無法了解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因此,電廠不僅不需要交納二氧化硫排污費;相反,按照國家關于脫硫補貼的規定,電廠每發一度電,還能享受1.5分錢的“清潔”補貼。
記者采訪中發現,常熟港火電廠與揚州發電廠,每發一度電均可獲得1.5分錢的脫硫補貼。
二氧化硫排放成為酸雨污染禍首之一
江西省統計局的測算顯示,2003年,這個省90%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0億元。酸雨不但腐蝕建筑和工業設備,而且會導致森林死亡、植被退化、生態破壞等。
記者在揚州發電廠采訪發現,這家電廠的新廠有3臺20萬千瓦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其中一臺機組正常發電一小時產生二氧化硫1.62噸,一天產生二氧化硫38.76噸,一年產生二氧化硫8880噸。以此推算,3臺機組一年產生二氧化硫高達2.5萬噸。也就是說,如果這家電廠滿負荷發電而不啟動脫硫裝置,一年偷排二氧化硫將達到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