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烜 發自山東濱州
7月4日,備受輿論關注的濱州市魏橋工業園熱電廠(下稱“濱魏熱電廠”)被濱州市政府正式宣布關停。
這家熱電廠是山東省魏橋創業集團公司(下稱“魏橋集團”)在濱州城區唯一的一座電廠,不僅支撐其工業園內紡織工業的需求,也是濱州城西主要的供熱源。
事實上,早在6月15日,由魏橋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魏橋紡織發布公告,以6.985億元的代價向由當地政府控股的濱州市中海投資創業經營有限公司出讓濱魏熱電廠資產以及土地使用權。
僅僅不到20天,濱魏熱電廠就被宣布關停并等待拆除,這讓外界浮想聯翩,一些人士認為,濱魏熱電廠的關閉或許是迫于壓力,甚至還關系到“魏橋模式”的生死。
時代周報記者在濱州調查發現,其實濱魏熱電廠的關停早在魏橋集團的規劃之內,一方面是因為濱魏熱電廠靠近市區,環保壓力極大;而另一方面,無論是魏橋集團還是地方政府,都有了更好的替代方案—魏橋集團選擇在西郊的惠民縣建設新的大機組,而濱州市則已建成大型的供熱中心。
無論如何,有著10年歷史的濱魏熱電廠的關閉已經是一個定局。
關?;蛞?a href="http://www.38418.cn" title="環保" target="_blank">環保壓力
“濱州城區99%以上的電力都由國家電網(提供),濱魏熱電廠的關停并不影響供電格局,更不可能是因為所謂電網的壓力而關停的?!睘I州市宣傳部工作人員王棟告訴時代周報。
公開資料顯示,濱魏熱電廠建成于2003年,首批為6個機組共9萬千瓦,一年后又追加2個稍大的機組,總功率為18萬千瓦。濱魏熱電廠為濱州魏橋工業園內的紡織工業提供所需蒸汽,大部分為自用,自2003年投產至今,該熱電廠累計發電71.7億千瓦時,生產熱能674萬噸,自用熱能451萬噸。濱魏熱電廠多余的熱能提供給當地供熱公司,曾是濱州城區西部冬季供暖主要的熱源。
當地媒體《魯北晚報》的報道稱,濱州工業園熱電廠總占地212畝,投資7.3億元。如果上述數字屬實,這意味著魏橋紡織的這筆交易比原先投入虧損了近3150萬元人民幣。但魏橋紡織的交易公告稱,魏橋紡織將從此項交易中獲利222萬元。
時代周報曾就此咨詢魏橋紡織證券部,但對方不愿置評,魏橋紡織執行董事張敬雷也并未回復記者的采訪函,一位證券部負責人這樣解釋,“張總在出差,我們也聯系不到他”。
濱州市對濱魏熱電廠關停的解釋則是環保—濱魏熱電廠關停后,預計將實現二氧化硫減排6226噸/年,氮氧化物減排2849噸/年,將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優化生態環境。
有媒體報道稱,山東省發改委6月5日發布的《關于2012年山東省電力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的公告》中提出,今年山東將淘汰32.55萬千瓦電力產能,涉及11家企業的19個小火電機組,但濱州工業園熱電廠并不在淘汰目錄中。
據時代周報了解,早在2007年,濱魏熱電廠就上了山東省政府的“黑名單”。是年11月,山東省政府召開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電視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時任山東省代省長姜大明對多個地方政府及企業進行點名,濱魏熱電廠因未按期建成脫硫設施被通報批評。
2008年,濱魏熱電廠投資3050萬元建設了“電石渣-石膏濕法”脫硫系統,戰戰兢兢地通過了環保驗收,但對于一個僅有18萬千瓦的小機組火電而言,這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其實魏橋早就在考慮濱魏熱電廠的搬遷問題了,據我所知,2010年就已經確定了方案?!币晃徊辉妇呙奈簶蚣瘓F管理人士向時代周報透露,對于魏橋員工而言,濱魏熱電廠的關閉并不意外,“這主要是響應國家‘上大壓小’的號召,而且加上環保成本后,小機組本身的效益并不明顯?!?/p>
事實上,濱魏熱電廠也并非魏橋集團首家因“上大壓小”被關停的第一批機組,在2007年,鄒平縣魏橋熱電廠也以同樣的理由關停了12.6萬千瓦的老機組。
拆除或建高層住宅
位于濱州市經濟開發區的明日星城小區,距離魏橋工業園僅一路之隔。該小區業主杜先生介紹,自其搬進小區后,附近居民就一直向街道辦反映熱電廠離居民區太近的問題,但是對方都一直答復說電廠已經安裝了脫硫設備,符合環保標準。
對于濱魏熱電廠的關停,杜先生有點興奮,“電廠停了以后,空氣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一刮西風,黑煙就往這邊來了,天天這樣子可真受不了?!?/p>
“現在終于要關了,對我們來說肯定是好消息,按照濱州這幾年的情況,類似企業將來都要往外面搬,不會只是一個電廠?!倍畔壬f。
7月16日,時代周報記者來到濱州魏橋工業園,業已關停的濱魏熱電廠內,沒有任何生產的跡象,廠內拒絕外人進入,同時也拒絕回答記者的任何詢問。
記者在工業園園外觀察,濱州魏橋工業園與一些早期國有企業的布局類似,電廠、紡織車間、工人宿舍、職工醫院、職工食堂同時擠在一處,而僅濱魏熱電廠的煙囪之下,就有十座六層高的宿舍樓,談不上任何的隔離,而工業園外的西北、正北、東北方向,均有即將完工的商品樓房。
據《魯北晚報》報道,濱魏熱電廠拆除后,“熱電廠原址將被一片拔地而起的高層住宅所代替,又會給蓬勃發展的開發區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時代周報就此向濱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宣傳中心副主任趙清華求證,他回答稱“不清楚”,“如果要建住宅樓,肯定要改規劃,因為這塊地是工業用地,而且商品房也不可能建在紡織廠旁邊,除非整塊遷走,目前我沒有看到相關的規劃?!?/p>
濱州魏橋工業園是上市公司魏橋紡織旗下6家分公司之一,可謂舉足輕重。眾所周知,紡織、電熱一體化經營是魏橋多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的最重要模式,在缺少了熱電廠后,工業園的發展仍然存疑。
6月15日,與濱魏熱電廠交易公告同時發布的還有魏橋紡織的盈利預警公告。公告稱,魏橋紡織今年上半年盈利將顯著低于去年同期。
對此,魏橋紡織稱,“濱州生產基地所需的蒸汽,濱州工業園將與第三方供汽公司簽署采購合同進行購買。因此,出售資產將不會影響本集團的生產及營運?!?/p>
據王棟介紹,在濱魏熱電廠關停后,在濱博高速附近的劉家集供熱中心,將替代原濱魏熱電廠的作用,足夠保證整個開發區的工業以及民用所需。
“工業園當初建時屬于郊區,但濱州市政府2005年后搬到了城西,魏橋工業園現在已經屬于城區,肯定需要調整?!蓖鯒澾@樣說。
布局大機組
種種跡象表明,魏橋在濱州的電力投資仍在擴張。
目前,魏橋正在惠民縣胡集鎮建設另一家大型熱電廠。與即將被拆除的濱魏熱電廠相比,這個由魏橋集團旗下惠民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的新熱電廠包括6個33萬千瓦的大機組,僅一期發電規模就是原濱魏熱電廠的10倍以上。
魏橋過去為了滿足紡織所需建設的小機組,如今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再加上紡織業本身也遭遇發展瓶頸,魏橋集團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耗電量極大的電解鋁之上,這使得他們對大機組電廠的需求越來越大,關閉小機組正是為了上馬更大規模的電廠。
截止到2011年底,魏橋集團發電裝機容量已經擴張到287萬千瓦,下一步目標是擴張到448萬千瓦。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惠民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投資120億元。下設兩個項目,分別是電力熱力中心項目和鋁型材項目,占地3022畝,已于2010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
其中胡集公共供熱中心計劃投資60億元,惠民新材料有限公司計劃投資60億元,建設3條年產21萬噸新型鋁材生產線。兩項目全部達產后,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創利稅30億元,實現稅收5.9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800個。
如今,對于濱魏熱電廠的數百名老員工而言,向附近電廠分流是可能的選擇。
濱魏熱電廠的一位員工告訴時代周報,電廠員工的主要去向是北海新區的新熱電廠,目前該熱電廠還處于施工階段,工程有可能在今年8月完工。
濱州北海新區位于濱州市北部,擁有渤海灣???,2010年被升級為省級開發區。魏橋集團在北海新區投資建設的魏橋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仍以電、鋁一體生產為方向,產業園僅一期投資就高達600億元。
也許,濱魏熱電廠的關停只是魏橋進軍火電業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