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大規模市場化開發的序幕徐徐拉開,連接資源與市場的管網頓時成為重中之重。
在這場競爭中,國內兩大主要
煤層氣開發商之一的中
石油手握先發優勢——已建成的
天然氣主干管網。
在4月21日的一個行業會議上,中
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就指出,規模生產是
煤層氣管網規劃的前提,只有當各個公司和區塊統籌多種氣源,就近利用并將規模較大的氣源并入主干管網,才能讓煤層氣真正擔負起
天然氣的補充角色。
這正是近期業界關注的“統籌論”始發點。
中
石油的煤層氣棋局已經初具雛形,中石油之外的其他煤層氣開發企業則有自己的考慮。
4月27日,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煤)原董事長孫茂遠對本報記者提出自己的看法:“煤層氣管網的主體應該多元化?!?br/>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資煤層氣公司的人士也認為,“(統籌)只是中石油自己的想法,最后還應當由國家出面來統籌?!?br/>
中石油棋局
作為
天然氣的重要補充氣源,中國煤層氣資源目前排世界第三位,儲量豐富。
中聯煤經營管理部主任李良介紹,截至2009年底,全國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約為2004億立方米,煤層氣累計探明率達到5.4%。其中,中聯煤為513.98億立方米,中石油為917.47億立方米。據預測,到2020年全國煤層氣累計探明儲量將達9000億立方米。
事實上,在2009年與中聯煤“分家”后,中石油已在加快煤層氣開發的步伐。
中石油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周明春此前透露,根據中石油開發
新能源的具體計劃,到2010年底,煤層氣產能將達到6億立方米/年。到2015年,煤層氣產能將達到40億立方米/年。
不過,供應量的擴大只是中石油煤層氣全產業鏈中的一環,鏈接資源與市場的管網則是另一個重要的環節。
中石油的這盤棋已經有了初步的實驗結果。
2009年9月10日,中石油山西沁水煤層氣注入西氣東輸主干線,日供氣量為50萬立方米,占西氣東輸總供氣量的1%。
沁水煤層氣也是楊建紅統籌論的例證之一。
沁水盆地可開發的煤層氣近50億立方米,除中石油外,中聯煤和地方企業也有份開采。目前,該區塊采出的煤層氣一部分通過端氏—沁水入網管道(能力30億立方米/年)進入西氣東輸管道,一部分依靠建設中通往河南市場的管線,一部分考慮進入山西區域管網,一部分建設LNG項目。
在此基礎上,楊建紅建議,煤層氣生產20億立方米以上規??煽紤]納入國家管網,5億到20億立方米的規??山ㄔO獨立管道,就近供應;1億到5億立方米間既可考慮納入其他集輸管道,又可建設LNG項目;1億立方米以下則應建設小型LNG項目。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不斷拓展終端城市燃氣市場,中石油開采、輸送的煤層氣并不愁銷售。
“昆侖燃氣所進入的城市,理論上都可以將煤層氣作為供氣來源的一種?!鄙鲜鲋惺?油人士說。
中石油煤層氣公司總工程師李景明3月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石油目前已經開始和一些地方政府密集商談供氣事宜,下游主要依靠中石油自有管道。
大軍壓境
除了中石油、中聯煤之外,亞美大陸等外資公司和淮南礦業集團等地方企業也擁有開采資格。
在中石油憑借全產業鏈整體優勢大軍壓境之后,煤層氣開始出現和
天然氣類似的市場局面。
與其他公司相比,掌握管網的中石油已經初步體現出控制性的優勢。由于在渠道方面處于劣勢,其他煤層氣開發商必須依靠中石油的管道輸送煤層氣,即使是中聯煤也不例外。
孫茂遠表示,目前中聯煤將所產的煤層氣通過華北油田并入到西氣東輸一線,每天供應量為30多萬立方米。
“LNG(液化
天然氣)和CNG(壓縮
天然氣)的市場容量比較小,因此將這部分氣主要輸送到西氣東輸管道?,F在價格比較好,至于未來的發展還要再協商?!睂O茂遠說。
一位外資煤層氣公司的人士指出,“一旦中石油確定了類似
天然氣那樣壟斷性的管網優勢,那么其他煤層氣開發企業的議價能力將大大削弱?!?br/>
中聯煤等企業已在建設自有管線。近年來頻頻出現的氣荒也為它們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2009年,國內第一條跨省的煤層氣輸送管道“端氏-晉城-博愛”煤層氣管道獲批。5家股東中,中聯煤持股10%,中石油不在其列。
這一管道起自山西省沁水縣端氏鎮,經山西省陽城縣、晉城市,終點為河南省博愛縣磨頭鎮,輸氣管道全長98.2公里,設計輸氣能力10億立方米/年,總投資4.58億元,氣源主要由中聯煤層氣的沁南煤層氣田供給。
“與西氣東輸這樣的高壓管線相比,這條管線壓力更低,更靈活,預計最快將在今年7月通氣運營?!睂O茂遠說。
李良表示,雖然管道尚未完工,但已計劃延伸至長沙,以供應缺氣的湖南和湖北市場。
對于煤層氣管網主體的多元化,國內一家大型煤層氣企業的高層還認為,“應當建立起專門的管道法律法規,保證管道公司的經營主體與上下游的利益分離開。事實證明,中石油的天然氣一體化經營模式在氣荒時已經引發了外界對其逼宮提價的質疑?!?br/>
另外,中石油煤層氣全產業鏈拓展也受到現有氣價水平的制約——目前煤層氣開發商依然依賴財政補貼。
一位中聯煤的前任中層曾告訴本報記者,開發煤層氣的財政補貼約為0.25元/立方米,其中國家補貼0.2元/立方米,山西地方政府補貼0.05元/立方米,具體發放數額按照煤層氣的具體銷售量計算。
煤層氣 煤層氣動態 新能源 能源
上一篇:
外資入駐煤層氣還需加大力度
上一篇:
山西擁有10萬億方煤層氣資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