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國際動態 > 世界能源向何處去:非化石能源的前景瞻望

            世界能源向何處去:非化石能源的前景瞻望

            來源: 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1-08-03 訪問:

              陳佳貴: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

              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遇到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能源和環境問題。不能立足于依靠國際資源,而要立足于依靠國內資源。發展非化石能源或者發展新的可再生能源不是可發展可不發展的問題,而是要加快發展、健康發展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確實有好多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比如技術問題等。新能源的發展有個過程,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肯定需要國家支持,但確實有好多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基礎性問題、安全問題等都需要我們在發展中正確對待。

              關于政策問題,包括財政補貼,是“撒胡椒面”,還是重點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重點解決技術領域的問題、研究的問題、公關的問題等?是重點支持一些已經比較成熟的企業,還是普遍開花?很多問題都需要研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經濟學部主任)

              杜祥琬:發展非化石能源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我國非化石能源在總能源中的比重,預計“十二五”期末將達到11.4%,2020年達到15%,2050年可達到40%左右。發展非化石能源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符合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標和實現經濟—環境雙贏的國家戰略,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規?;l展的能源,能夠提供潔凈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增加能源供給。資源和科學技術使這些新能源發展具有現實可行性,將帶動一系列科技創新,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占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安全是發展核能的第一原則

              核能將逐步成為我國能源的綠色支柱之一。核電發展經歷熱中子堆(如壓水堆)—快中子堆—聚變堆“三部曲”。這“三部曲”銜接得好,是可持續發展的。受控核聚變是核能發展的歸宿。前兩部曲有賴鈾資源的供應,有國產和進口雙重努力,鈾資源不構成我國核電發展的根本制約。需要重視各環節的協調配套發展。目前,后端是薄弱環節,亟待加強。核電發展的全產業鏈包括:核資源—核燃料循環—核電站—后處理—核廢物處置。經濟性的計算和對環境的影響也應把全生命周期考慮在內。

              安全是發展核能的第一原則。日本福島核事故有不少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一是核電站不宜在地震帶上選址;二是核電站設計的安全標準要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情景;三是在出現意外事故的情況下,不僅要確保自動停堆,而且要確保冷卻手段的有效性;四是乏燃料池的冷卻水在事故下未能確保,也是必須改進的;五是在發生超過設計標準的事故情況下,需有效的應急預案,使后果可控;六是福島事故的事后處理很不及時,很不得力,暴露了體制上、管理上和技術上的一系列問題。技術上和體制管理上的進步,將使核電更安全。

              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上升

              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將由目前的補充能源逐步上升為替代能源乃至主導能源之一。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望達到25%左右,并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出重要貢獻。

              水電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重點。由于其資源清晰、技術成熟,在國家政策上,應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促進其積極、加快、有序發展。預計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水電分別達到裝機3億千瓦、4億千瓦和4.5億—5億千瓦。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資源豐富,可利用的太陽能發電資源約20億千瓦;風能資源大于10億千瓦,陸上大于海上;生物質資源約3億噸標準煤,并有培育的潛力;應盡早使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成為新的綠色能源支柱。

              非水可再生能源2020年前應重在核心能力的創新、技術經濟瓶頸的突破,重點解決風電提高經濟效益、太陽能光伏與光熱發電降低成本、間歇性能源并網和纖維素液體燃料技術等,扎實打好基礎,做好示范,逐步產業化、規模化。大力推廣已有基礎的太陽能熱利用、生物沼氣、積極發展地熱能、海洋能。高度重視垃圾的分類資源化利用。實現我國農村的能源形態現代化。非水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總貢獻有可能分別達到2億Tce、4億Tce和8億Tce左右。為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需構建智能電網,發展分布式用電,并發展大規模儲能技術。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
            分享到:

            上一篇:國家發改委核準三個石油巨頭5個海外能源收購項目
            上一篇:日本政府制定新能源政策關鍵詞為減核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